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北仑新区时刊】特色楼群促进邻里和谐 [打印本页]

作者: 斗牛士    时间: 2018-9-13 07:35
标题: 【北仑新区时刊】特色楼群促进邻里和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居民小区逐渐增多,不少居民虽然住在一栋楼,门户相邻,却互不相识、不相往来,邻里间感情变淡。这样的人际关系,也是创建和谐文明新型社区的障碍。如何加强居民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升社区的整体凝聚力,是新矸街道妇联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一条从各楼宇居民着手、以特色楼群聚人气搭平台的良策逐渐在新矸街道“走起”。在街道妇联牵头下,已经有不少社区开始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楼群,这条良策不断延伸社区的服务触角,促进着社区居民的融合。
  找准领头雁带动一大片
  “阿姨,我家钥匙给您留着,家里晒着被子,如果下雨了帮我收一收。”“刚才楼门别人没有随手关上,我去关一下。”在新矸街道牡丹社区里,居民间的暖心事儿每天都在发生。
  十多年前的牡丹社区还是一个年轻的社区,成立之初,居民间缺少沟通,并不亲近。时任社区主任的胡亚佩逐步在社区各楼宇发现并发展了自己的得力助手——热心居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有很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后期成为楼宇建设的骨干和领头雁。
  有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开始,社区新任主任、社工和这些骨干们一起入户走访了解各楼宇特色,良策逐步成形。某个楼里新婚夫妇比较多,近年出生的孩子年龄相差不大,婚育新风楼随之建了起来,有了平台,楼里居民交流育儿经验更方便。某个楼里爱好读书的居民较多,居民中有在职或退休教师,那么书香楼便会经常组织居民一起看书读报。
  截至今年,该社区的特色楼群已发展了32个,成为新矸特色楼群建设的先行者。“特色楼群在钢筋水泥间架起了一座和谐桥,促进了邻居间的感情沟通,增强了彼此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前不久新矸街道妇联举办的特色楼群创建分享交流会上,牡丹社区主任朱芳芳这样说道。
  以点带面助推重点工作
  “阿姨,我们发的这种垃圾袋是专门放置厨余垃圾的,您不用另外再套一个袋子,垃圾装好放入绿色垃圾桶里。”前不久,家住里仁花园三期某幢的退休教师胡老师敲开了该幢一位“留守妈妈”的家门,走进厨房现场进行垃圾分类指导。
  这位“留守妈妈”由于上了年纪,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还没完全弄明白,儿子和儿媳又都在国外工作,每年回来不过一两次,家中也无人指点,作为该幢楼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胡老师便肩负起“上门培训”的重任。
  最近,垃圾分类工作正在该小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这里也是新矸街道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有了牡丹社区特色楼群的经验,玉兰社区便动员起小区的骨干力量在各自的楼群里推行垃圾分类。
  “社区成立多年,我们对于常住居民也比较了解,所以先动员一批骨干做起来,再由他们去宣传带动其他居民就容易了许多。”玉兰社区一位社工说,“例如胡老师,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又做过老师,对于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很有方法,对我们工作开展帮助非常大。”
  自8月中旬里仁花园三期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以垃圾分类建立微信群的单元楼越来越多。谁家今天垃圾分类做得好,谁家还有待提高,哪种垃圾有些模棱两可不知如何放置等情况都会在群里进行交流。
  “开展以垃圾分类为特色的楼群文化以来,不仅垃圾分类工作大有成效,连居民间的沟通交流也增进了不少。”玉兰社区主任邬晓红说。
  创新圈子引领社区时尚
  玫瑰社区是一个年轻社区,这里不仅小区新,居民也年轻。年轻人总是引领着时尚生活新风向。
  “up and down”“in and out”孩子稚嫩的发音听得人耳朵也酥软了。“Quite good!”老师在听过后,会适当进行点评。这样的甜蜜学习每天都在玫瑰社区的“百日双语阅读群”里开展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该社区主任贺群发现社区一位年轻的女士会经常带着几个小孩在身边,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女士和她的先生都是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同一幢楼的邻居让孩子跟着她学习英语。
  “好资源岂能浪费。”以这对夫妇为中心,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该社区里逐步营造了起来。
  目前,在“百日双语阅读群”里已经汇聚了近百位家长。社区线下举办爱宝课堂,邀请夫妇俩来上课,线上则在微信群里让孩子们上传自己的朗读,再进行一一矫正。
  “这是我们社区特色楼群建设的良好开端,如今结合楼群特色,小区的其他亲子教育活动也做得风生水起。居民间了解多了,把更多好资源共享,大家庭就更加和谐。”贺群说。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www.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