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用爱温暖整个港城 [打印本页]

作者: 斗牛士    时间: 2018-12-7 04:50
标题: 用爱温暖整个港城

“你家孩子去吗?”

“去的去的,我们一起报名参加。”

在岷山学校(小学)家委会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每周都会发生。每当临近周末,学生家长便会自发相约,带上孩子,一同前往地铁1号线站点当“红马甲”志愿者,参与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氛围,正悄然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无声地浸润着每一名港城人的心间。

一群人

不久前,一支新的志愿者队伍——“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成立。这支队伍的前身是轨道交通志愿服务队,随着参加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活动开展越来越频繁,因此而成。与平常的志愿服务队一样,这支队伍定期开展着志愿服务;不同的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成员并不固定。

“不固定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参与志愿者的特殊性,这批志愿者的主体是家长和学生,平常大家都会抽取周末的‘亲子时间’来开展志愿服务,所以在成员上不作固定要求。”“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的发起者张宁介绍,这支队伍的特殊性就在于志愿者就好比是“萤火虫”一般,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绵薄之力。

这种带有自发性质的“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是我区志愿服务延伸的一部分。据“志愿云”网络平台显示,目前北仑区已有注册志愿者165421名,相比去年增加9514名,主要涉及赛事、轨道交通、生态环保、交通劝导、金晖助老、五水共治等品牌志愿服务。目前,除了“萤火虫”志愿服务队,还有各类志愿服务小分队,他们不分地点和时间,让志愿火炬不断传递。

一种温度

志愿服务的背后是城市的温度。天气冷了,轨道交通志愿者会为你递上一杯热腾腾的姜茶;麻痹大意了,红绿灯口的交通劝导志愿者会来提醒你远离危险;缺少陪伴了,助老志愿者会上门提供暖心服务……“我志愿,我快乐”,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面貌,这种无处不在的志愿服务最能温暖人心。

今年23岁的孔思咪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自高中接触志愿服务以来,她一直从事着各类志愿服务。即便到了大学,她仍旧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志愿服务。从最初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成员到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长,从受影响者到影响他人者,再到北仑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工作者、返乡大学生联合会主席团成员,她选择将最好的芳华用在了志愿服务上。

让孔思咪坚持这份初心的,是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时带来的幸福感。“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是为北仑区域内的贫困儿童完成微心愿,当我看到他们在心愿达成时露出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孔思咪说,第一次开展志愿服务虽然很深刻,但能让她坚持下来的,是家乡志愿服务带来的温度,让她很开心也很自豪。如今,她也常常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让更多的人感受这座爱心港城带来的温度。

一座善城

向社会传递温暖,向身边传达善意,都是最美志愿者的诠释。来北仑工作已有25年时间的何宝友,于4年前加入北仑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大队做义工。在志愿服务精神的感染下,今年暑期,他与另一名爱心人士共同组建了一支“草帽哥爱心服务队”,先是开展了“爱心冰箱”公益活动,无偿给环卫工送矿泉水和绿豆汤40天;后又开展了义务劝导非机动车文明停放,一解停车乱象难题。

在赢得市民的点赞后,何宝友从事公益事业的干劲也越来越大。就在这两日,“草帽哥爱心服务队”又有了新的“项目”。在中河路地铁站口附近,一处标有免费公共茶水、应急药品、针头线脑的“爱心驿站”又开始投用了。据何宝友介绍,这处“爱心驿站”设立的初衷是给在外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一处落脚点,让他们在寒冬时能有一处避风之所,但上面标注的服务内容,却是面向社会的,为的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少一丝寒意,人多一丝温暖。

165421,是一个个志愿者组成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是165421名志愿者跃动的身影,他们身穿马甲的那一抹红,或许,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www.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