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又到一年清明时 市民扫墓祭先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斗牛士    时间: 2019-4-6 05:19
标题: 又到一年清明时 市民扫墓祭先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祭奠逝者、缅怀先烈的重要的祭祀节日。4月5日是正清明节,许多市民都在这一天扫墓祭奠先人。
  传统祭扫表真情
  5日一早,记者来到了大矸街道塔峙片区的东岙山,在山脚下遇到了来给亲人扫墓的蒋女士一家人,只见她们带着麻糍,水果、花圈等祭品。到了坟头,蒋女士摆放上祭品,并点上三炷香,接下来就是一家人轮流叩头祷祝。据了解,蒋女士一家人每年清明都来这座山头祭扫先人,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接着,记者爬上了位于大矸石湫村附近的一座山头,这座山头从山脚到山腰坐落着多座坟墓。今年82岁的陈阿婆带着一家子来给自己的老伴扫墓。“老伴去世10多年了,每年清明,我的四个子女便各自带上家人聚在一起,上山,拿着祭品来祭奠老伴。”陈阿婆告诉记者。说话间,这一大家子人就各司其职,忙碌开了:有的拿着镰刀和扫帚除草、清扫坟墓;有的忙着摆放祭品;有的忙着给坟添土、插花圈……接着,一家人便按顺序跪拜,嘴里念着对逝者的祝福与思念。
  爬完山头,记者便来到了位于大矸沿山公路旁的方夏公墓。公墓的管理员郑先生告诉记者,早上七八点时,扫墓的人最多了,往年这个时候,外面的停车场停满了私家车。今年,这种现象有所改善,很多家庭都选择了绿色出行,远点的人家坐公交车来扫墓,近些的家庭则选择徒步来墓园祭扫。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清明祭祖都是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怀恋。”今年50岁出头的陈先生说道。陈先生出生在大矸周隘陈村,年轻时赴上海学习工作,在上海定居三十多年。每年清明,无论多忙,他都择日从上海回北仑给逝者扫墓,他说:“逝者已去,扫墓是缅怀亲人最好的方式。”
  据方夏公墓管理员介绍,每到清明,市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扫先人。“从上海、安徽、江苏过来都算近了,有的还是从美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地赶回来的呢。”
  文明祭扫成潮流
  接着,记者又走访了新矸永久公墓和小港王家溪口墓园等一些墓园,沿途看到了很多鲜花售卖点。“来,买一个花篮把!”来自新矸的陈女士一家在永久公墓边上一摊点上买了一个鲜花篮。陈女士说,“现在持鲜花扫墓已蔚然成风,这样不但干净卫生,更主要的是环保、文明。”
  记者看到,很多家庭都不忘带着锡箔、蜡烛、鞭炮等物品祭奠先人。与此同时,采用低碳绿色的方式祭扫的市民也不在少数,这其中,以年轻人居多。
  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往年,她都跟着家里的老人,用传统的方式祭奠先祖。每次都是经过一阵烟熏火烧后,地上一片狼藉,不但污染环境,还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今年,她说服了家中的老人,采用环保的方式祭奠。“我们买了一束鲜花放在坟头,也带来了一些水果、麻糍等祭品放在供桌上。同时,我和孩子的爸爸还在坟墓边上种了一棵小树,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思念之情,既简单又环保。”姜女士说。
  记者在一些墓园看到,不少市民采取的祭扫方式和姜女士类似,他们有些只是坐上坟头和先人说说话,有些只用鲜花和花圈来表达悼念之意,还有些则通过一柱淡淡的清香来送达思念。他们中很多人都认为,扫墓并不需要拘泥于传统的祭扫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祭扫方式,只要心意到了就足够了。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www.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