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冬季谨防“低温烫伤” [打印本页]

作者: 斗牛士    时间: 2020-1-14 07:30
标题: 冬季谨防“低温烫伤”

这两天,一股寒潮降临北仑,气温骤降。为了防寒保暖,不少市民用上了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发热鼠标垫等“取暖神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取暖产品虽好,但若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期我区各大医院都出现了这样的病例,医生提醒市民,冬季谨防“低温烫伤”。

华华(化名)是北仑某学校的初中学生,由于这几日气温较低,他常感觉手脚冰凉。放学回宿舍休息时,他就将一只电热水袋放进了被窝取暖。没想到第二天起床后,华华发现自己的小腿上多了一块直径约3~4厘米的深水泡,伤口疼痛不已。他赶紧来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皮肤科就诊。

“这个水泡看起来面积不大,但已属于‘二度烫伤’了。”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邵霞说,幸好处理及时,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据邵霞介绍,冬季是“低温烫伤”的高发期,这主要是和人们在冬季大量使用热水袋、暖风机等取暖物品有关。当人体在较长时间内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时,就会致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烫伤。“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市民喜欢睡觉时在被窝里放一个热水袋,当人进入深度睡眠后,身体一个位置长时间贴在热水袋上,就很容易发生‘低温烫伤’。”此外,有些市民因为感觉比较迟钝,也有可能造成烫伤,常见于糖尿病及老年患者。

邵霞说,“低温烫伤”和高温的火焰、开水等引起的普通烧烫伤不同,虽然从外表看烫伤面积不大,表皮也没有开水烫伤那么严重,但烫伤创面组织比较深,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感染、坏死,如果处理不当,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远离“低温烫伤”呢?医生提醒,市民在使用热水袋等取暖物品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尤其在睡觉前,尽量关闭电热毯等发热设备,平时也要间断使用;购买取暖设备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此外,一旦发生低温烫伤,谨记不要立即弄破水泡,以防发生感染。更不要听信“土方子”,在伤口涂抹药水、酱油等,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由于低温烫伤的创面较深且作用时间较长,传统的冷敷已无明显效果,应注意保护创面不受污染,并及时就医。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www.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