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和同学们体验了社工的‘十二时辰’,原来社工阿姨们那么辛苦,一整天忙得像小陀螺一样。我和林典晔体验垃圾分类督导,30多度高温里要站1个小时,碰到居民扔垃圾要开袋检查,臭味熏天,我好想有个防毒面具……”昨天,在新矸街道玉兰社区当了一天“实习社工”的贺金烁同学写了一篇童趣十足的日记,分享自己的体验心得。 玉兰社区一直积极开展校社联动,为了让孩子、居民们更了解社区工作,增强社区融入度,近期社区开设了体验“社工十二时辰”项目,第一期有6个孩子参加。 早上7点垃圾分类点位督导,8点网格走访,9点慰问老兵,10点巡河……12个项目由6个小朋友分工负责。 胡禾潇负责垃圾分类宣传入户活动的策划工作。策划涉及方方面面,让原本健谈的他咬起笔头犯难了。“要志愿者培训、写通知、准备物资、制作表格……每一步都不容易。”胡禾潇说,“阿姨们告诉我,这算简单的活动了,社工都好专业!” 另一位同学林语歆也说起了自己的社工体验,小脸上带着疲惫:“我负责办理文体卡。你知道吗,记者阿姨,我做了30多张文体卡,基本上都是在社工阿姨帮助下完成的。真的很累,比背课文都累。”旁边年纪相仿的陈梓瑞同学补充道:“我不怕累,我最怕的就是走访。一到居民家里我就变成小哑巴了。社工阿姨们可好了,哪家哪户都知道。阿姨还说,这是他们的上岗基本功……”6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与记者分享自己一日体验的收获。 胡禾潇的妈妈是宁波大学的一名教师,她说,她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活动,就报名了,同时还带上了孩子的两个同学,“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让孩子体验社工工作的辛苦,了解社区的工作内容,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非常有意义。” 体验社工的“十二时辰”是玉兰社区在校社联动的一次形式创新,十几岁的“小小社工”通过职业体验完成“小巷总理”要完成的任务,这个过程不仅能让他们学到技能、增长知识,还让小社工们收获了成长。玉兰社区党委书记邬晓红说:“希望这个项目让居民们了解社区的工作,居民和社区之间能多一些理解。” 参加过体验的孩子和家长们在体验后纷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我们无法做得更多,那我们就做助力社区的志愿者。”贺金烁妈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