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工资需员工签字确认吗?如工资无工资条,但可在企业系统APP中查询明细,是否可以作为依据?”“企业聘请退休人员再任职,有哪些需要在合同中约定条款?”……日前,霞浦街道物流社区党委邀请区人力社保局及劳动仲裁院,为辖区企业开展了一场“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体检”专项服务活动。活动现场,50多家企业负责人围绕园区用工实际情况说困难、谈病症,工作人员对企业制定的内部用工制度合理性进行了精准解答,帮助企业规范用工。 做好“三服务”,要摸实情、知实情、听实话。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物流园区工作人员每年坚持“大走访”。前不久,走访人员在顺航物流“问需求、送服务”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规章制度不健全,正为如何规范企业规章制度犯愁。随后的走访中,也有许多物流企业都提出了不同方面的用工问题,这一“个性”到“共性”问题的变化引起了物流社区党委的注意。 “园区企业以物流业为主,这类企业中集卡司机、装卸工等流动性较强的员工较多。帮助企业查找用工管理中的漏洞,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成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党委负责人丁慈英说,“三服务”的最终落脚点是实效,社区努力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化解矛盾上做文章,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企业和职工满意。 企业劳动用工“体检”,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职工,社区党委“三服务”架起了双方的“连心桥”。其实,类似广受欢迎的服务在物流园区还有不少,“面对面”沟通、“精准式”助力、“棉袄式”服务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 集卡司机作为园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大、流动性强、工作危险系数高。为了让近2000名集卡司机找到归属感,物流园区成立了“集卡司机之家”,给“路上的人”建起了一座“心灵加油站”。在宁波铃与物流有限公司,有一个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培训教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集卡司机们可以在里面充电学习,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物流社区党委按照“有形+无形”“制度+情感”的思路,通过制定《集卡司机星级评定办法》倡导司机践行文明行车公约。常态化开展“五项十优”评选、家属就业帮扶、关爱“小候鸟”、倾听“集卡人之声”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集卡司机和家属们凝聚在一起。 出行安全永远是物流园区企业职工的“头等大事”。前不久,园区召开“集卡司机之家”总结会,铃与物流车队长葛国和提出公司门前路口交通事故多,建议安装减速带。得知企业诉求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实地调研,征求周边企业意见,12天后减速带顺利安装完成。 物流园区开展“三服务”奔着问题去,狠抓落实。对企业职工提出的诉求,园区依托“集卡司机之家”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列出了一张精准的落实服务清单。下一步,园区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用真心和真情为企业解决心头大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