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无照经营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症之一,不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坏市容环境,还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为进一步遏制该行为,提升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针对辖区无证无照经营点分布散、种类杂、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组织优势“兵力”,精准出击,以高压态势重拳持续治理。 联合出击,打好一体化治理组合拳。当下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已在全区范围内有效推进。区市场监管局借力“四个平台”,联合安监、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一同执法,持续在全区开展无证无照整治活动。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个平台’的优势在于多部门合力形成一体化治理,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主动出击、主动排查,组织骨干力量参与,借力文明城市创建与小城镇综合整治的良好契机,使整治行动更加行之有效。”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400余人次,排查无证无照经营点935家,异地经营主体46家。 疏堵结合,温情执法。在专项整治中,该局采取“引导一批、查处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对无照经营主体进行分类处置。“在排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符合办证办照条件的主体,比如有正规固定经营场所,而且有继续经营意愿,因各种原因之前并未办理有效证照的,我们会讲解目前的法规政策,消除他们的疑虑,加强引导并指导他们限期实现规范生产经营。而对一些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主体,坚决予以取缔。”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外,对于不听劝告的,限期未整改或未停业的主体,依法立案查处。” 去年8月初,执法人员在小港街道查到一对夫妻在未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应许可材料的情况下,在租用的房子内进行蜂蜜封装、加工,并通过淘宝店和微信销售。两名当事人坦言由于对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以为开网店不要办理证照,所以才会违反相关规定。所幸,当事人销售的蜂蜜经专业机构检验为合格产品。执法人员对其进行了普法引导和业务指导,最终当事人领取了营业执照和小作坊登记证后实现了规范经营。截至目前,该局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981份,取缔99家,立案224起,处罚款69万余元,抄告相关部门3起。 完善机制,防止回潮。“有市场是无证无照经营回潮的最大原因。”上述负责人坦言,一些重点路段和区域在整治后,由于周边居民有需求导致无证无照经营会“回潮”。为遏制这一现象,该局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做好必要的现场记录、拍照摄像、资料保管等工作,为“回头看”机制及立案查处提供资料依据。 此外,该局还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力量,一旦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无证无照经营现象,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为防止“回潮”,该局还落实部门联合治理机制,使无证无照经营监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