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小胡虽说和我们并没有亲属关系,但她对我们老两口的关爱远远胜过了亲友……这种雷锋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近日,一封来自新矸街道芝兰社区新恒公寓朱少英老人的感谢信,让大家了解了一段鲜有人知的邻里情…… “朱老师,今天菜场的萝卜不错,老水给你带了点,咱们烧个红烧萝卜好吗?”“小胡”乐呵呵地问道。“好,好!随你烧!”87岁的朱少英老人连声应道。厨房里,“小胡”麻利地处理着小菜,没多久,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汤便上了桌。等朱阿伯老两口吃完饭,“小胡”便忙着清洗锅碗、打扫卫生,然后才回家照顾自己家中的老小。这位“小胡”名叫胡雪贞,其实是一位65岁的阿姨,她不是朱阿伯请的保姆,而是一位“中国好邻居”! 朱阿伯的老伴已88岁,前几年膝盖受伤之后料理家务便没那么顺手了,虽说儿女都很孝顺,但也难免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因此近几年都是请保姆照料。今年8月保姆因病离职,子女因忙于工作不能时刻陪伴在旁,二老的生活陷入了窘境。就在这时,家住朱少英老人楼上的胡学贞、水佑吉夫妇伸出了援助之手,接过了照顾老两口的接力棒。 时值盛夏,看着胡雪贞汗流浃背地在厨房里忙碌,朱阿伯夫妇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20多天,水佑吉每天为我们买菜,胡雪贞做饭、打扫卫生,十分劳累……”朱阿伯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胡雪贞一边照顾朱阿伯夫妇,一边还要照顾自己家中的老母亲,偶尔还要兼顾女儿家中,慢慢地,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胡雪贞只能帮着物色了一位同样热心的刘阿姨来帮忙。“不熟悉的人小胡不放心,所以她总是找机会接触了解一些合适的对象,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刘阿姨。”朱阿伯说。 有了刘阿姨,胡雪贞也没有完全“隐退”,她把“救急”行为变成了长期帮扶。“朱老师他们河鲜也喜欢吃的,胖头鱼烧豆腐、河鲫鱼都可以烧给他们吃。”刘阿姨并不善做河鲜,胡雪贞有空就会到朱少英家中帮忙一起烧菜。刘阿姨不知二老的喜好,胡雪贞就一点点传授…… 前不久,胡雪贞从朱阿伯说话嗓音上判断出老人的嗓子有点不舒服,就赶紧拿了药给朱阿伯吃。“小胡虽说现在不亲自照顾我们了,但经常会到家里来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她老公也一样,有什么好吃的也都想着我们。”朱阿伯的老板说。 “朱老师太客气了,我们两家楼上楼下住了这么多年,关系一直很好的,能帮一把的总是要帮的。要不是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我还不知道朱老师写了感谢信。很多事我也就顺带着做一下,没什么值得表扬和学习的。”胡雪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