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因20年如一日做慈善累计捐款超千万元,而成为“爱心宁波”“慈善宁波”的代名词。 在北仑,也有一位像“顺其自然”一样的爱心人士,他从2010年4月开始,连续八年,每月以“佚名”的名字,向区慈善总会捐款200元至450元,截至今年12月初已累计捐款104笔,共计35150元。 今年12月11日,区慈善总会财务人员曹宁静像往常一样,又接到了一笔来自“佚名”的电子汇款,金额是450元。曹宁静自去年年中经手财务工作以来,每月10日前后都会接到这样一笔汇款。 “从建设银行单位客户专用回单上,我们根本看不出这个人是谁,来自哪里。”曹宁静拿出了一张正常捐款的回单给记者,从上面看,“佚名”的回单上缺少了账户、开户行、结算方式等基本信息。 “ 同往常的单据一样,上面的信息除了‘佚名’‘退休金’外,仅有一个凭证种类上有一个8位数的号码。”曹宁静又拿出一张正常的现金汇款单来比对,发现上面也有一个类似的8位数的号码。“很有可能他也是现金汇款。”曹宁静说。 一说起“佚名”,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向记者诉说。“最早接到以‘佚名’的方式捐赠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区慈善总会会长助理赵燕儿在区慈善总会工作多年,早期从事财务工作。 “汶川大地震时,我们接到过一笔‘佚名’捐来的200元捐款。”虽然事情已过去10年,赵燕儿仍记忆犹新,“此前,区慈善总会没有接到过类似匿名捐款。”赵燕儿介绍,此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也没有收到“佚名”的捐款。“再次接到是2010年4月22日。”区慈善总会对每笔捐款都有记录,赵燕儿为此还在捐款类型里备注了“赈灾”两个字。 “我以为还是之前那个汶川大地震时捐款的是‘佚名’。”赵燕儿说,后来中间又间断过两个月,但从2010年7月份开始,“佚名”每个月都会出现在捐款名单里,备注都是“退休金”。 记者从区慈善总会整理出的一份明细表上看到,从那个时候起,“佚名”每个月的10日前后都会定期向区慈善总会的账户汇款,金额逐年递增。有个别时候,如果哪个月没有汇款,下个月肯定会补上。 “起初我以为是区慈善总会的一位退休人员,但后来私下询问,确定不是。”赵燕儿和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也一直想寻找“佚名”,但无奈线索有限,无法找到。“从汇款时间和备注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位退休人员。” 2017年4月,“佚名”被评为“慈善先进个人”,但因找不到本人,奖杯和证书无法发放,至今还存放于慈善总会。 “我们在很多捐款活动上,也经常收到匿名或化名捐款的好心人。”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周艳说,“但长期坚持献爱心不留名的只有他。我们将以‘佚名’为榜样,认认真真对待慈善工作、做好慈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