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小港中队接到举报,称有人在明州大桥下非法偷倒建筑垃圾,队员当即赶往现场,当场查扣了正在违规偷倒渣土的5辆渣土运输车。 当天,执法队员赶到现场后看到,5辆车依次排着队进行偷倒,地面上已形成面积达50平方米的“山堆”。当事人坦言:“明州大桥下闲置空间大,而且是高新区和北仑区的交界处,我以为双方都不太会管,就把建筑垃圾运这儿来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执法队员依法开具了法律文书,并依法对车辆进行暂扣。目前,该案件正在处理中。 建筑垃圾乱倾倒是影响市容环境的一大“顽疾”。去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执法中队采取蹲点守候、流动设卡、网上监控、路面巡查、重点监管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管控模式,采取“日夜兼顾,以夜为主”防控策略,通过例行检查与集中整治、属地管理与叠加执法、专项整治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日常管控力度。 同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与公安(交警)、住建、交通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实行信息共享,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管理,营造齐抓共管、严查严管高压态势。 “特别是从去年底开展中心城区建筑渣土处置攻坚行动以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持续以高压态势开展建筑渣土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铁腕治渣’专项整治行动,先后4次下发文件通知,要求渣土办、各中队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建筑垃圾陆上运输的过程监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建筑垃圾偷运偷倒等违法行为,除了严厉打击,保持严查严管态势,该局还立足源头,深化前置管理措施;狠抓治理,提升过程管理效力。据该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建筑渣土综合平衡利用管理,有效引导相关项目通过优化设计、配套调剂、就近消纳等多种方式,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为提升技防能力,我们还依托市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监控平台车辆GPS行驶系统、区智慧城管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强化批后车辆监管力度,全面布控渣土监控网络,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点位的建设。” 据统计,去年初至今年4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建筑渣土领域,累计检查渣土车辆13882辆次,检查陆上消纳点350次,查扣非法清运车辆433辆次。 “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同样如此。对此,我区积极推进区内渣土有序堆放、分层消纳、资源利用,引导鼓励建材生产企业提高生产工艺,规范渣土制砖利用,变废为宝。 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处置点排查统计工作,对柴桥、新矸、霞浦等街道设置的装潢垃圾处置点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反馈街道予以整改,加快引导、规范街道渣土(装潢垃圾)处置场地的运营与管理;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地的规划布局,区内建筑垃圾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道通过排查和调研积极挖掘可利用的大型建筑垃圾消纳场地。当前我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共有15处,其中新增点位6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