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为社区解决困难,从你们推进‘执法进小区’工作后,我们面临的调解难、威信不足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各类违法事件少了,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近日,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霞浦中队处理好一起破墙修门的投诉后,黄鹂社区主任贺赛平对执法人员毛祥云这样说。 自去年我区开展“执法进小区”工作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法定职责梳理执法清单,建立住宅小区工作联络机制,对住宅小区内发生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处理,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提升了执法精细化水平,也推进了住宅小区综合化治理。 据了解,为推进“执法进小区”工作,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秩序,霞浦中队推行“一个社区+一名执法员”的模式,经常与社区、物业进行工作对接,加快推进“执法进小区”的力度。“这样有利于执法人员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提升执法的准确性和效率,进而更好地服务群众。”霞浦中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碧水云台小区一户居民私自安装防盗门,将所在楼层过道空间占为己有;锦港佳园小区有违法建筑;太河一期有业主私自改变车库用途;美好家园有业主将饮料瓶、塑料纸等可回收垃圾随意堆放在草坪……霞浦中队的执法人员会定期在社区内排查走访,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交流社区情况,听取居民的反映和投诉,对于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执法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解决,此举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住宅小区内发生的群体性、普遍性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可以在作出处理决定前,听取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意见,并联合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当事人思想教育及其他沟通工作。 日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新矸中队拆违组及拆除人员20余人对辖区某小区一户业主私自扩建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 据了解,户主在没有任何许可证的情况下,搭建了一个玻璃房,顶上覆盖了防晒布,整个违建和外围墙面包合,形成了一个附属的小房子,违建面积达50余平方米。 “这乱搭得太过分了,我们从下面经过也不安全,是要拆掉,不然别人都有样学样。”在拆违现场,一位住在附近的小区居民说。 此前,执法人员在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者、小区业主的陪同下来到小区实地勘察、拍照取证,并试图做违建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但效果甚微。“前期我们对当事人下过通知,要求他限期整改,但是效果不好。违建这事一有苗头就该遏止,所以我们决定利用‘非接触式执法’的方式依法对这处违建进行拆除,以免对其他业主形成不良诱导。”新矸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负责此次拆违的执法队员告诉记者。 于是,执法人员在相关部门调取档案资料,结合证人证言形成完善的证据链并进行立案。北仑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接触式执法”对违法当事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进一步探索“执法进小区”模式,实现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配合物业、社区及有关部门深入小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提高辖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