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月2日,市党员教育“初心之旅”小分队和区老干部、学生、党员代表们一起,站在北仑开发开放展览馆前高声诵出自己的承诺。 三十年前,地处浙东沿海的北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推上了开发开放的大舞台,成为了当时浙江省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之一。当天,宁波红“初心之旅”大型融媒体党员教育活动走进北仑,共忆改革初心,共期港城发展。 北仑开发开放展览馆位于戚家山街道江心岛,是在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旧址上建设的。明媚的阳光下,黑顶红墙的建筑风格,搭配着四周的水杉,让整个岛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恬静。 展览馆于2018年底正式开馆,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开发开放为主题的展览馆,通过400多件照片、图表和近20段小短片,集中回顾展示了北仑这片改革热土上,开发开放以来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历程和重大发展成果。 展馆前的草坪上有一座特殊的人物雕塑,是以当年建设者为原型而创作的。藤制的安全帽、朴素的工装、地图、马灯,各种细节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时代的印记,诠释了建设者们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再次来到当年流过汗、流过泪的地方,有太多的话想说。”此次“初心之旅”,有一位特殊的“旅人”,他叫金一平,是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干部,作为开发区建设的初期建设者之一,见证了开发区的巨变。 1985年的夏天,刚从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金一平,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骑着单车从广州出发前往宁波。“骑了15天,终于到了心目中的‘东方大港’。当时的北仑,和广州相比人很少,基础设施也落后,刚到时心里确实有落差。但是建设开始以后,这些就都抛之脑后。”年轻的金一平最终在北仑扎了根。如今重回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表示,感谢北仑、感谢这个时代,让自己有了一个非常充实、丰富又宽广的人生。 应海而生,应时而兴。30多年来,北仑从一个不起眼的东海小渔村,蜕变成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港口城区。昔日的滩涂地,如今已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北仑港为核心的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青年党员应冬菲是一名伴随着北仑区建设成长起来的80后,生长在开发的热土上,对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鲜活事迹,从小就耳濡目染。她说:“改革创新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基因,融入到我们这代人的血脉里。我们要接过改革开放的接力棒,努力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北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大量企业不断进驻我区,外来务工人员大批涌入,为北仑市场经济繁荣、城市基础建设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宁波市党代表、戚家山渡头社区外来人员流动党支部书记张德水老家在江西婺源。九十年代中期,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他从老家来到北仑,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北仑用她的包容给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异乡人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让我的‘小家’越过越好。作为北仑开发开放的受益者,我也想为北仑这个‘大家’做点事。”张德水说,流动党支部成立后,先后组建了新渡头人文艺队、五四乡帮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志愿服务,凝聚外来人口力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北仑,一起为这个温暖的“家”贡献力量。 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一代北仑开发开放的建设者们将守好改革创业初心,继续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为我区加快迈向“四个最前列”,大力实施“双城”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北仑”而不懈奋斗,用青春和汗水绘就最美的时代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