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仑“文艺之花”竞相开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0

活动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1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7: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7日,大型红色题材话剧《守护》登上了第三届全国精品话剧展舞台,在国家话剧院与全国观众见面。该剧是国内首部描述“党章守护人”的大型红色题材话剧,通过真实感人的守护事迹,生动鲜活的艺术再现,展现了守护者“信仰、忠诚、牺牲、担当”的可贵精神,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这部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北仑区委宣传部、海曙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话剧,正是北仑文艺创作百花齐放中绚丽的一朵。2019年,北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的文艺精品,其中广播剧《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话剧《守护》、广播剧《快递中国》、长篇纪实文学《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广播剧《守护者》,入选了今年宁波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中广播剧《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还获得了浙江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北仑区传媒中心为本次“五个一工程”奖项的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领文艺发展精品创作

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和文化视窗,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数量和水平,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激发城市创新力和创造力的需要。北仑,如何在文艺精品创作中硕果累累?

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北仑有文艺精品创作的肥沃土壤。“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给北仑的文艺工作者注入了创作动力,极大鼓舞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今年以来,在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推进下,北仑区委宣传部充分整合资源,先后出台了《北仑区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北仑区文艺大师工作室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北仑区文艺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的扶持体系,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保驾护航。

文艺大师的顺利引进,为北仑的文艺精品创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文艺大师还将指导和参与北仑文艺精品创作,形成有效的作品创作机制。区委宣传部文化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个文艺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加大了对北仑本土人才的培育,有力地推动了锻造“十万文艺甬军”队伍,为文艺精品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北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取区域内有文艺基础的高校,建立了与文艺大师工作室紧密相连的文艺传承基地,定期安排文艺大师前往基地授课指导,真正把文艺传承工作落到实处,贴近百姓。目前,各工作室已有徒弟学员100人,非徒弟学员1000人,文化影响力覆盖北仑全域。

同时,我区还积极打造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为艺术家搭建创作精品的舞台。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是我区重点打造的项目,在经过了“总书记之问”以后,更是激发了相关创作人员和单位的热情。“本次全市‘五个一工程’表彰大会上,我区获奖的5部作品中,有4部作品都是关于张人亚的,可见红色品牌的影响力之巨大。”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委宣传部将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不断挖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入新的艺术手法,多维度展示这一红色人物的魅力,扩大红色品牌的影响力。

今年10月,在区委主题教育办和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场演出舞台上,上海评弹团表演的根据张人亚经历创作改编的中篇评弹《初心》,是对张人亚红色品牌的另一种诠释。另外,北京紫荆城影业计划拍摄电影《张人亚》(暂名),邀请了著名导演马丽雯,已经完成了前期采风工作,目前正在着手剧本创作,区委宣传部正与北京紫禁城影业积极开展对接工作,力争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献上红色大礼。

漆画是北仑的另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我区提出了“抓好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打响漆画品牌”的目标,在区域内打造漆画特色品牌。区文化部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漆画艺术品牌的打造、漆画人才的培养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明港中学建立了漆画创作基地,还设立了漆画工作社团,辟出专门的场地,用于漆画创作。

今年11月,第二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复评在北仑举行,我区艺术家积极参与其中,创作了一批情系生活、贴近生活、讴歌生活,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朱文鑫作品《破碎·融合》、胡龙剑的《宇外黑》荣获大展入会资格,另外11幅作品获得入展资格。

锻造北仑文艺创作队伍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区共有各文艺家协会区级会员1000余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3人,省级会员129人,市会员292人。近两年,区文联提出打造十万文艺甬军北仑方阵,我区各协会“开门办会”,文艺创作队伍规模逐渐扩大。

今年9月,由区政协和区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江山多娇”——北仑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大展,集中展示和反映北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新时代北仑人的精神风貌,一批新作品涌现出来;由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青年北仑·印象春晓”浙江省青年篆刻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举行,其参展规模和艺术水准空前,受到业内赞赏,发掘了一批书法作者队伍,其中书协会员陈刚篆刻作品获金奖。

“这些比赛、活动不仅推出了优秀作品,还吸引凝聚、发现培养了一批人才,练就了一支素质好、水平高,关键时候能打硬仗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凌晓军说。

通过对本土文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我区还涌现出了一批以彭素虹为代表的创作型作家,她的代表作《我们》、《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等经过区委宣传部积极申报,已连续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项,《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还入选宁波市精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被宁波市纪委列为全市党建推广读物。在文艺团队方面,北仑区传媒中心也发展成为我区“创作大户”,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文艺工作者砥砺前行

硕果结出同样离不开我区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青春、外地年轻打工者、合租屋、“成长的烦恼”构成了一组关于速度与激情的图片故事,王士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城中村溜冰场的发展变化。从2009年到2019年,他持续跟拍北仑高塘村溜冰场,那里是外地打工者发泄荷尔蒙和谈情说爱的场所。王士杰说,拍摄这些照片是为了寻找一代人的青春,记录在北仑打工的年轻人最真实的一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组照片获得了2019浙江纪实摄影大展入选资格。“虽然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但对于摄影,王士杰是真诚热烈而执着的。”凌晓军告诉记者,文艺创作就是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脱离了地气的创作,没有生活气息的作品,都难以在观众中产生真正的影响。“王士杰连续十年深入高塘,创作出具有北仑特色的摄影作品,精神可贵。”

当《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写到八万字时,作者彭素虹的女儿生病动手术。最终她在医院陪孩子养病时完成了这部作品。彭素虹告诉记者,是人亚初心鼓励自己写下去,也想以张人亚的坚定信仰鼓励孩子无惧人生的风雨。区作协主席韩光智潜心研究写作传统节气多年,他的“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以随笔之体写生活,让作为自然知识的节气更可读。

在我区,像王士杰、彭素虹、韩光智一样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文艺工作者还有许多。在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他们拥抱生活,感受时代,以昂扬向上的主题,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现北仑文化特色,唱响时代主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5-9-4 06:34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