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矸街道首部村志《大同村志》正式发行,该村志不仅填补了街道村级无完整史料的历时空白,也是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为了追溯村志历史,记录村庄变迁,传承村庄文化,《大同村志》自2016年6月起,由本村村民组成编写委员会,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入户调研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历时三年半整理归类成册。《大同村志》从村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说起,将村庄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本土文化、姓氏民俗等进行梳理,详细地记录下来。 《大同村志》凝聚着大同村的历史,也凝聚着编写人员的辛勤劳动,凝聚着全村仁人志士的关心支持。《大同村志》的编写人员、今年73岁的王全兴告诉记者,在编写初期,编写小组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街道过去没有出过《村志》,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更好地还原村里的真实情况,我们不仅向全村老人请教论证,还挨家挨户上门询问,三年多的时间里,光座谈会就召开了几十场。” “村志记载着一个村庄发展变化的历程,是珍贵的文史资料,对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同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明说,通过编写村志,能够将世世代代村民口中的村史资料全面系统地留存下来,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大同村志》的成功编写是街道乡村文化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出具有时代性的有益成分,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助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新矸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斌荣表示,希望能借鉴这部村志的成功经验,通过编写更多的村志,深入发掘抢救地方特色文化,让老百姓在修志成果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