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作为全国首家纯工业社区,新矸街道大港社区持续深化“三服务”,到基层一线去,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社区坚持以“稳企业、强服务”为目标,积极创新“亲清企服”三大机制,高质量推进工业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2019年度,园区经济总产值仍实现了12.36%的增长,走出了一条“后开发区时代”工业园区共治善治的新路子。 “烦恼指数”破解企业难题 “你们符合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博士工作站的条件,但博士后工作站在规定的年数内,如果不进‘新人’,牌子将被摘掉,建议你们引进‘新人’后,再去设立。”在“红明有约”活动现场,各部门负责人与企业有关人员面对面交流,现场把脉、问诊、下药、开方,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弹药”。 为精准服务企业需求,社区通过“红明有约”、“职工说事”等线上线下9大途径,多维度收集信息,主动了解企业、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烦点,并按类别分拣梳理,每月形成企业“烦恼指数”及时发布,精准呼叫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响应。建立起全程跟踪反馈制度,坚持做到量化承诺。 今年以来,社区共采集信息指数2102条,除园区下水道改造、集卡车停放管理、企业招工难等6项问题还在深入调研外,其它已全部解决。针对共性诉求,推出“稳企业、强服务”16条举措和45项特色服务品牌。2019年度,社区企业职工代表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为99%。 “风险防控”助企“保廉降本” 针对企业在采购、销售、公车管理使用、基建工程招标等重要岗位和高发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社区积极帮助企业规范建立保廉内控机制,并围绕风险点和规避妙招,总结提炼出《非公企业廉洁风险防控16招》,通过制度规范、源头把关,进一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降本增效。 同时,围绕“十六大痛点”,组织“法管家”,对100多家中小微企业内控管理、廉洁制度进行体检和“补丁”,指导完善相应制度,通过清廉企业建设,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也让政商关系“亲”上加“清”。 大港社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借助社区的枢纽作用,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知识得以有效汇集,并迅速传播,真正构建了互助型的企业社区;外部社会资源也得以高效整合,共享利用,实现高水平的企业法治。” “智能工场”构建大港“智”治 2019年上半年,社区一电子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社区通过“智库专家”及时为企业问诊把脉,积极开拓小家电市场,并借助“业务相亲”成功牵手园区两家企业,实现增产12万台。 为高效推进园区治理水平提升,社区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手段,着力打造集“智库、智训、智创、智管”于一体的“微智能工场”。创新智慧管理平台和“远程智能办公”模式,创设人才创新培养平台,创建12个“企业创新实践基地”,为企业转型、人才升级提供支撑与赋能。 目前,社区通过“智库”建立“三高一优”社区人才库,已拥有专家顾问73人;通过靶向选才成立“大港人讲师团”,智能匹配企业需求,已累计开展培训94场,受惠2万余人次。 如今在大港社区,集聚着578家企业,近10万员工。社区不断探索实践,建构起“低行政成本、高质量服务、多元社会共治”的工业园区治理模式,用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