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鸟瞰冬日的北仑大地,满眼依旧是青山逶迤,碧波浩淼。从太平村黄龙坑水库附近到河头村云雩山,从瑞岩寺森林公园到九峰山游步道,森林郁郁葱葱,锦绣山水交相辉映,构筑出一道又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
2001年,我区初步完成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并于2003年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工作。实施公益林建设以来,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保护措施、实行补偿机制、强化保护规划,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截至2019年底,我区共保有25.69万亩生态公益林。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6.84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6.66万亩,市级公益林6.02万亩,县(区)级公益林6.17万亩,共占林地总面积的68.8%。
“生态公益林”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它却广泛存在于大家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北仑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公益林是以提供公益性或服务型为主要目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划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对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区实施公益林保护“网格化”管理机制,区政府、资源规划部门、街道、村集体四方签订公益林界定书和管护协议,村级建立护林员队伍,并建立护林员建设考核体系,将公益林保护责任落实到人。
同时,建立健全林政资源审批、监管、执法机制,严格占用公益林审批,支持配合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项目落地,并落实好“占一补一”工作,确保公益林总量不变;加大动态巡查,切实做好事前宣传、事中指导、事后监管等各项工作,确保用地单位不违规破坏公益林,并做好森林抚育、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为城乡护绿。
以上举措让北仑森林得以“休养生息”,生态效益补偿则为林农增收,实现公益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高。2005年,我区开始全面实施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十多年来,我区坚持公益林资金管理阳光透明,资金专款专用,直补到户。迄今已累计发放补偿资金8328万元,涉及208个村集体、惠及1.19万户农户。上述负责人说:“林农让出绿水青山,既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自身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公益林建设既是“森林北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据悉,我区在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下,根据全区总体发展布局,提早谋划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公益林保护利用工作。
北仑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矢量数据,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整合工作;继续探索‘两山’理论现实路径,在管理建设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有效盘活森林资产,让公益林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红利和发展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