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号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苑】习得修身篇: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复制链接]

326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55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03:05 | 只看该作者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原文:人有偏蔽,终身莫自知己乎?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释义: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人贵有自知之明。《亢仓子》说,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灯下黑”的时候。贤人因为性格宽容而不愿意多提他人短处,小人因有求于你而多有吹捧,亲戚因爱护你所以常顺从你的脾气。久而久之,自己也容易产生完美的幻象。所以,修身要像面对镜子一样,时时反观自身,检视不足。这是反身而诚、反求诸己的修养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55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03:38 | 只看该作者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原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释义: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人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目的,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政治观。所谓出发点,就是“修齐治平”的“修”字。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设计再精妙严密的政治体系,最终需落实到具体个人。因而,个体的修养水平是基础性的,能“修其心治其身”是为政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从政前的准备。现在,中央的用人观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脉相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55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04:15 | 只看该作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清·郑燮诗《竹石》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清代的郑板桥喜欢画竹,对竹子的精神深有体认。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诗意思明了:竹子生长虽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凭一股坚韧劲和倔强气,经受住了种种磨砺和考验。新时期,面对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色的利益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住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树立根本的信仰。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也需要我们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整理、释义:张远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55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05:33 | 只看该作者
    修心治身 为政之基

  在中国人的哲学观中,“修齐治平”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成就途径。这在《礼记·大学》中有非常完整的论述: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个体道德在外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下的境界。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小小个体的修身工夫。

  所以,我们这个系列“习得”文章,从修身篇开端,以天下篇收尾。

  习近平在历年讲话和文稿中屡次提及领导干部修身问题,多引用古代典籍佐证。从他的征引名句中,可以看到他关注的领导干部修身问题的三个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55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06:19 | 只看该作者
  一是个体层面。

  习近平多次提到立志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步入仕途首先要扪心自问的便是“我为什么要当官”。志向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你今后的人生高度。而志向一定,更须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勇力执著前进,“无远弗届”,“无坚不入”。

  习近平也多次提到慎独。《中庸》中提到的慎独工夫,便是要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似在人前一般,时时念及心中的道德律。不要以为人不知,便可胡作非为。

  二是群体层面。

  习近平引用《春秋榖梁传》:“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守信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为政素养。群众可不需要只会用嘴巴“开空头支票”的领导干部。

  习近平也提到了领导干部的度量问题。“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领导干部带队伍,要容忍不同个性和脾气,知人善用。同时对不同意见甚至尖锐批评,都要有个良好心态,宽容异见。

  三是态度层面。

  从习近平关于修身的引用看,贯穿了审慎而积极的态度。

  审慎是基本素养。人不要怕犯错,但要知道哪里犯错。所以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所以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而积极的方面就更多了。要学会与时俱进,日新其德。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为我学习。要能痛下猛火工夫,对自己身上的不足及时改正等等。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身是一门长期的功课,是做事、从政之前的必要准备,是态度的养成,也是定力的习得。不过,“慧者心辨而不繁说”,修身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聪明的人少说多做。我想,习近平也是这样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5-8-11 03:57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