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北仑彭医生(根据有关要求,本文隐去具体姓名)在宁波为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生命的“种子”——19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是北仑区第17例、宁波市第83例、浙江省第4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北仑第3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白衣天使。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浙江省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在宁波成立,自此,辖区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用再远赴杭州进行采集,彭医生也成为了在宁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首位志愿者。 ![]()
图为彭医生在为捐献做准备 据了解,彭医生今年36岁,2006年毕业后进入北仑卫健系统,成为一名基层药剂师。从2003年开始,不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后,彭医生一直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2012年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彭医生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6年后,初配的消息传来。2018年12月,彭医生接到北仑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相符,并问他是否愿意捐献,素有爱心的彭医生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光荣的事,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还能挽救患者的家庭”。紧接着,彭医生通过了高分辨配型,2019年1月又通过了体检,拿到了各项身体指标均符合捐献标准的通知。 4月11日,彭医生在北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宁波,开始做捐献前最后的准备——注射动员剂。这是为了把他的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诱导到外周循环血液中,以便接下来正式采集。4月15日,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式开始,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只需从彭医生的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到体内。 整个捐献过程历时4小时30分钟,彭医生在捐献过程中始终露着微笑。他说:“最开始还是有一点顾虑。但和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沟通,尤其是和北仑第一例医务人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朝峰交流后,我就消除了顾虑。接着就是做家人的工作,我的妻子也是医务人员,对我的举动表示理解支持。父母那边主要还是担心是否影响身体,经过耐心解释,慢慢也都同意了。” 捐献时,北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朝峰和陈仁宽也专程来到采集室看望彭医生。“好样的,我们为你加油!”两位“前辈”笑着鼓励。其中,孙朝峰既是北仑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务人员,更是目前北仑唯一一位实现两次捐献的人。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4月,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志愿者265万多人份,造血干细胞捐献8100多例。而北仑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志愿者已达1200人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16人,捐献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发明至今50多年来,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已成为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重要措施,拯救了许多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患者。因为人类非血缘关系的配型相合率很小,只有千分之一左右,所以我们呼吁更多捐献志愿者加入到这支爱心队伍中来。”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