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员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挥好第三方作用,是生态环境分局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问题。日前,生态环境分局污控科创新实施的第三方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模式目前主要用于污染源普查工作和企业锅炉、燃烧炉氮氧化物排放情况跟踪,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效果不错。”污控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污控科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创新了二污普数据集中审核管理模式。在数据审核完善攻坚期,区污普办(设在生态环境分局污控科)集中第三方精尖力量,集体办公解决难题,破解了人员分散、沟通不便、问题难解决的困境。 “污染源普查涉及到4个单位,之前人员都是各自办公,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导致工作进度相对滞后。”上述负责人说,“为了监督他们的工作,7月份以来,区污普办联合二污普第三方10余人在生态环境分局统一办公,通过早晚考勤+不定时抽查,保障集中办公秩序,提升数据审核完善工作效率。” 集中审核期间,区污普办通过会议碰头集中思想、每日汇报掌握进度、问题汇总统一解决的方式,确保在审核中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修改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准确率。此外,区污普办通过出台《集中办公倒排计划表》,将企业数据质量责任到人,计划安排时间精确到日,逐家统一梳理全区企业报表,确保审核通过一家、销号一家,“真实、全面、可靠”定库数据,保证圆满完成普查任务。 在对全区燃烧锅炉和焚烧炉氮氧化物排放情况监测中,生态环境分局采取“持续跟踪”的方式,创新锅炉、焚烧炉氮氧化物监测管理模式,对第三方进行持续跟踪管理,便于实施掌控情况。 该负责人介绍,在监测开展前,污控科制定了《氮氧化物监测服务进度安排表》,将全区82台锅炉、42台焚烧炉的监测计划细分到每周,并通过试点监测,估算第三方每组人员每台锅炉监测时长,从而合理安排监测人员的组数,预先安排进度,提升试点监测效率。 污控科还通过建立工作群的形式,要求第三方每日发布第二天的监测计划,提早联系企业配合完成监测。“我们要求第三方抵达企业时第一时间发送实时定位、厂区照、监测现场照、监测数据在工作群中,便于对监测工作进行管理,把牢监测质量关。”该负责人说,同时,针对第三方现场遇到的突发状况,污控科专人负责跟踪,第一时间协助解决难题,保障监测有序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