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区新矸街道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不再是“打零工”,而是有保障、有温度的“幸福工单”。这个获评“浙江省省级示范零工市场”的就业服务平台,以精准匹配、数字赋能和暖心服务,为全年龄段求职者提供从岗位推荐到技能提升的一站式支持,让灵活就业更有尊严、更有保障。 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对接 新矸街道供图 “就业经纪人”模式,让特殊群体“家门口”增收 “以前是‘讨’生活,现在是‘过’生活了。”刘妈妈因需照料家中重度残疾人,长期无法外出工作。如今,零工市场的“就业经纪人”应小春为她提供物料配送、成品回收、结算发放一条龙服务,让她足不出户实现稳定增收。 这样的精准帮扶并非个例。市场首创的“就业经纪人”模式,已为1929名残疾人建立档案,并联合50多家企业开发适配岗位。肢体残疾的杨某曾多次求职碰壁,在经纪人陈佳家的帮助下,成功匹配到月薪3000多元的安保工作,并享有五险保障。此外,“暖妈共助营”为特殊儿童母亲提供专属空间,让她们在制作手工艺品的同时,获得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 “就业经纪人”上门配送物料 新矸街道供图 “1+N”服务网络,激活社区就业生态 新矸街道零工市场采用“1+N”运营模式,以主市场为核心,联动多个共富工坊和零工驿站,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最后一公里”。在港兴工业社区,市场针对283家物流企业、4000余名集卡司机及500余名“卡嫂”的需求,打造“卡嫂工坊”,提供短途运输、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灵活岗位及技能培训。 卡嫂方静妹通过养老护理培训取得证书后,迅速找到稳定工作,实现了从“围着灶台转”到“带着技能闯”的转变。市场还关注集卡司机家庭的暑期托管需求,推出“学业帮扶+兴趣培育+心理关爱”服务,让孩子们在公益课程中成长,让家长安心工作。 数字赋能,破解“找活难”痛点 “从前骑着电瓶车满城找活,晒得脱皮也未必有结果。现在平台信息可靠,有问题还能协调,心里踏实多了。”59岁的彭师傅道出了零工群体的心声。市场的“数字智慧零工平台”整合线下市场、零工驿站、智能终端和小程序,通过地理位置和技能标签精准推送岗位,大幅提升匹配效率。 平台还优化中老年群体的使用体验,推出人脸识别登录功能,简化操作流程。59岁的丁平峰叉车证件过期后一度失业,通过市场公众号获悉免费培训信息,重新考证后迅速被推荐至极氪公司上岗。大学生群体同样受益,19岁的袁岚晨暑假期间仅用6天就找到离家两站地的数据录入工作,今年已有700多名学生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 托起“稳稳的幸福”,打造共富新样本 从残疾人、卡嫂到大学生、中老年求职者,新矸街道零工市场以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服务,让灵活就业成为“有保障的选择”。市场负责人宋海平表示:“零工聚集在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未来,市场将继续优化服务,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工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