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内超过八成的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41个小区中有正常物业的只有9个,而这又是一个拥有来自12个民族居民的社区。面对这些压力,新矸街道芝兰社区成立了物业协作协商委员会,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激发各方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的社区治理道路。去年,该委员会以芝兰社区物业协作协商制度为蓝本制定的北仑区首个无物业小区治理的标准化规范——《物业协作协商规范》,已在全区推广学习。
四方议事,协作协商模式不断“试水”
芝兰社区创新居民自治工作机制,形成了由社区党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方四方议事共商的物业协作协商制度,听取居民的诉求,顺民意、聚民智,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社区主任李静琦介绍说:“有了协商制度,小区治理中出现的‘症疑难杂’,就可以在四方责任明确的前提下互相协商,将治理模式‘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干预’。”据悉,五年来,通过该方式成功解决了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300起。
四方议事的本质是多方智慧的博弈,好的机制必须有人才支撑。芝兰社区作为一个老社区,有着充足的群众资源,囊括众多老党员、热心志愿者以及医生、教师等业内精英,各类型人才的积极参与,保障了物业协作协商委员会的健康运作。如今,委员会的成员由最初的25位增至68位,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使社区的物业协作协商效能逐年提高。“在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时,不同类型的人才能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问题解决。”李静琦说。
搭建平台,社情民意“倾听商议”
“我觉得绿化带里的垃圾要特别关注。”“这个是没错,有些居民的生活习惯要改一改。”在前不久新矸街道的环境整治中,芝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总能听到众人商议整治事宜的声音。实际上,在这间社区专门的物业协作协商办公室里,接访、讨论、协商与社区公共事务、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是常有的事。
“线下”有固定办公室,“线上”社区网格议事平台一样便利。目前,芝兰社区划分为9大网格,每个网格都由社工担任网格长,且社区内所有党员都下沉到网格中,担任网格书记、居民代表、网络员等,居民如有任何问题,均可第一时间与网格成员取得联系。
今年3月初,该社区第三网格网格长接到举报,称新元宾馆停车场围墙上架空铺设燃气管道线路,引发居民恐慌。经过现场查看,社区立马和燃气公司联系,经过多方讨论,为施工店铺制定出一套可行方案。最终,管道由架空改为从地下铺设,具体施工方案由兴光燃气设计,并将设计方案交由街道城管部门存档。此事得以圆满解决,居民参与协商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
固化“规范”,“协作协商法”复制推广
“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要商议;社区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社区安全要商议……”芝兰社区物业协作协商委员会制定出8大条款共计50条协商议事目录,做成小折页,分发至居民手中,让居民清楚自己的“权利”。
发现问题、拟定议题、议前调研、多方商议、公开结果、监督执行,明确了哪些事项要商议,如何商议也得有章可循。在芝兰社区,需要商议的事项从发现问题到最终的执行实施如今都有了一套可行方案,让事件处理更加流畅。
规范固化前提下全面推广。社区根据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多样问题,所对应的不同阶段,需承担的轻重责任,制定出需求、程序、制度、责任、考核五大清单。五大清单的完善,让居民的诉求有了参照的根据,让所有流程走在了阳光之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