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净化我区农村食品市场环境,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紧盯、紧抓、紧跟,有效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等行为。截至2019年3月初,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各类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022个,立案查处38起,货值近6万元。 紧盯“5266”重点,实现靶向整治。以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五小”和“两市”(农村市场、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种类为重点整治对象,重点打击食品假冒、食品假货、侵权“山寨”、“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6大高发违法行为,全面治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乱象。整治行动共检查食品生产主体77个,食品经营主体899个,检查“两市”等各类主体46个,实现重点单位“鱼网式”全覆盖。 紧抓“8个1批”治理,突出重拳打击。通过大检查、大抽检、大清理、大追查,集中治理“8个1批”,严打重惩农村食品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期间,端掉黑作坊、黑工厂5个,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4起,货值0.2万元,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起,案值5.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起,打击和查处率100%,专项整治打出了声威,形成了有效震慑。 紧跟“315”问题热点,预研风险防范。综合分析消费投诉举报线索,研判问题食品和消费热点,针对性的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提早预防,源头防范。深入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宣贯,引导农村食品生产和经营主体加强责任意识与进货查验意识。通过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提高群众对假冒伪劣食品的甄别辨识能力。目前,已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10起,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培训1次,开展宣传活动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