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区人民医院医生陆志峰:为高原人民送去健康福音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0

活动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5:0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宁波还是金秋如画,丹桂飘香时,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比如县,已是寒风瑟瑟,雪花纷飞。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来自宁波的援藏团队正用真情和汗水书写“忠诚、团结、坚韧、奉献、干净、有为”的援藏精神,来自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陆志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申请援藏

今年5月,浙江省选拔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作为一名有想法、有担当的青年医师,陆志峰得知报名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了援藏申请。

其实,做出援藏的决定,陆志峰也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我去西藏了,孩子和老人都需要妻子一个人照顾,能否吃得消?”陆志峰的妻子王伟琴是北仑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平常工作繁忙,面对丈夫的决定,她虽有不舍、顾虑与担心,但依然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

就这样,带着组织的嘱托和厚望,陆志峰作为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的一员登上了飞往拉萨的航班,正式开始了他的援藏之路。

西藏的独特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游玩,但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甚至谈“高反”色变。

尽管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高反还是毫不客气地给陆志峰来了个“下马威”。陆志峰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在身体尚处适应期时,便投入工作,并立下了“吃苦不叫苦,誓把使命变现实”的誓言。

到达比如县后,本是以内科专家身份帮扶的陆志峰被任命为县医疗集团副院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2019年是医院迎来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的当年,他和其他援藏干部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先后就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核心制度、三级医师查房、院内感染等重点内容组织多次讲座学习,多次进行急救培训及操作演练,并帮助建立了手术麻醉科。

陆志峰最常见的工作状态是“跑着”。在临床工作上,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急诊科、影像科……每个科室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只要有重病人或疑难病人,不管是当地医生还是患者及家属都坚持要他看过才放心。在陆志峰的努力下,第一例颈内静脉穿刺、第一例教学查房、第一例无创呼吸机支持、第一例床边超声引导穿刺、第一例无痛胃镜、第一例无痛分娩相继“诞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陆志峰已经缔造了比如当地医疗史上多项第一,为高原人民带去健康福音。

深夜出诊,母子转危为安

10月12日凌晨4点,陆志峰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妇产科一位危重症孕产妇需要紧急剖宫产,他二话不说,马上召集手术室团队投入工作。10月的比如早已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巨大,陆志峰匆忙来到室外,迎面就是一股寒风,冷得刺骨。

患者是一名28岁孕8个月的孕妇,深夜10点多出现头痛头晕伴呕吐的症状,入院的时候查血压240/120mmHg,肝酶指标超出正常上限50倍,血小板不足正常人的一半,肌酐也提示肾功能受损,小便为酱油色,全身多器官受损,更可怕的是已经出现了抽搐,这是“重度子痫合并HELLP综合征”,母婴命悬一线。

妇产科医生立即决定给患者实施剖宫产,陆志峰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了全身麻醉。手术很顺利,但新生儿由于早产,且在孕妇肚中长期生长受限,出生后没有呼吸,全身紫绀,陆志峰及时地给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术后返回病房,患者再次出现了抽搐和烦躁不安等症状,陆志峰放心不下,便放弃了休息,一直守在患者病床旁。凭借丰富的重症管理经验,他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终于将患者的症状平稳下来。由于受凉和疲劳,晚上回到家后,陆志峰发现自己鼻塞、头痛,一睡下去就感觉胸口闷得慌,被迫坐起来吸氧。在高原上,就算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感冒都极易引发肺水肿和脑水肿,甚至死亡。

经过悉心照料,2天后患者母子转危为安,患者家属握着陆志峰的手连声感谢。顿时,陆志峰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

受技术底子薄、设备落后、人才不足等因素影响,比如县人民医院综合诊治水平相对落后,当地藏族同胞就医往往需要长途跋涉去200多公里以外的那曲或500多公里的拉萨,甚至远赴成都,耽误时间不说,蜿蜒崎岖的山路本身就是另一种风险。

如何让藏族同胞能够在当地医院看病,做到“小病不出乡,常见病不出县”?陆志峰觉得光靠援藏医生还不够,还需要培养本土医生。对此,援藏医生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护队伍。

在日常工作中,陆志峰坚持每日查房,即使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带领年轻医生共同诊治病人,随时纠正他们工作中的错误理念和方法。在管理上,他规范了病历书写和操作规程,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在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上,他引入了呼吸机、可视喉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血气分析、细菌培养等辅助检查项目。

当地的医护人员无不感慨地说:“援藏医生的到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进来,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程序,带来了新疗法、新技术,填补了县医院的医疗空白,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了技术水平,让比如县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5-9-3 04:53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