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北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空气质量成绩单”:PM2.5浓度同比下降29.4%,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100%,两项核心指标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这份成绩的背后,正是北仑巧用“加减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生动缩影。 做加法:构筑“绿色屏障”,源头锁住尘埃 “防尘网的建成,等于给堆场戴上了‘口罩’。”项目负责人在交工验收会上表示,“防尘网工程的顺利验收,为我们抑制矿粉粉尘扩散筑起了一道重要防线。”日前,这项总投资约3800万元的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道长约1205米、高18米的L型屏障,将有效抑制矿粉粉尘的扩散,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一场绿色革命也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上演。曾经露天堆放的原料场,如今被现代化的B型料库、C型料库和筒仓取代,实现了从“露天存放”到“全封闭仓储”的跨越。通过原料场绿色智能改造项目封闭工程建设,宁钢形成了完整的环保收集处理系统。 “改造后,原料场颗粒物年排放量削减了540余吨,降幅高达68%。”宁钢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环保升级,还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做减法:淘汰高排车辆,疏通“城市血管” 在移动源治理上,北仑大刀阔斧地做“减法”。作为全省首个实施国四柴油货车限行政策的地区,北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4年以来,累计淘汰国四柴油货车6243辆,占全市淘汰量的46%,涉及补贴资金2.06亿元。”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淘汰数量和奖励金额均位居全省首位。 此外,北仑区即将启动非营运国四中、重型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及新能源替代奖励工作。根据《宁波市国四排放标准非营运中、重型货车提前淘汰及新能源替代奖励实施细则》,自2025年10月13日起,符合条件的车主可申请每辆1万至4.5万元的提前淘汰奖励,或每辆3.5万至9.5万元的新能源替代奖励,进一步推动高排放车辆退出市场。 淘汰之余,监管也未松懈。三季度,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柴油货车路检13次,检测车辆227辆,对发现的尾气超标车辆全部依法处理,形成了严管高压态势,确保上路车辆达标排放。 见成效:空气质量改善,“北仑蓝”成常态 “以前起风时都不敢开窗,现在明显感觉灰尘少了。”北仑居民李女士说,“孩子们晚上能在小区广场尽情玩耍了,这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 李女士的感受不是个例。在凤凰山公园,晨练的市民比往年同期增加了近三成。“空气好了,出来活动的人也多了。”公园管理人员表示,清晨和傍晚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周末更是人流如织。 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的监测数据为这份“获得感”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PM2.5浓度同比下降29.4%、优良率100%这两项硬指标外,区域能见度也显著提升,市民直观看到的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多。“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不仅是数据上的变化,更是市民幸福感的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工厂到码头,从道路到家门口,北仑正通过这一套精准的“加减法”组合拳,让曾经的“季节性蓝天”成为市民生活中抬头可见的常态风景。环境改善还带动了户外经济发展,沿街商铺客流量增加,夜经济活跃度提升,绿色效益正在不断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