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每天都有人络绎不绝前来瞻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北京中央档案馆里,保存着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穿过百年的“时光隧道”,这两本珍贵的文献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起点,它们的保存多亏了张人亚生命的“守护”。
党章守护者、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中华苏维埃中央出版局局长……如今,北仑红色人物张人亚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个一度“沉寂”的红色人物,何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背后离不开家乡人民对张人亚红色资源的保护和挖掘,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让张人亚在众人的期待中“回了家”。
追根溯源
追寻“红色足迹”
走进区委党史办主任盛光杰的办公室,有关张人亚的资料堆满了案头。得知张人亚线索以来,我区就较早地开展了张人亚人物研究和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基于张家后人提供的线索,十三年来我区相关部门循着“蛛丝马迹”,让“党章守护者”的史料变得更真实、更完整。
张人亚事迹必须要有权威的研究和官方认定。面对只有零散的资料,去年8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宏芳作出“打造革命先驱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的批示,同步成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的协调小组,这让原属于霞浦街道的“攻坚项目”一下子上升为区级层面的项目。
从上海到安徽芜湖,再到江西瑞金,这条线路在盛光杰印象中已经数不清走了多少回。“我区先后组织力量到上海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北京中央档案馆等地开展史料调研,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盛光杰说,党史部门抽丝剥茧,对其事迹进行权威、系统的梳理,并邀请党史专家以及张人亚家属召开史料征集座谈活动,“打造革命先驱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的构想变得越来越真实,张人亚的生平事迹也越来越丰富。
今年初,区党史办与市党史研究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再次开展了专项调研,对张人亚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权威定论。
深入挖掘
再现“初心印记”
“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问起了张人亚的情况。“总书记之问”将我区“打造张人亚红色品牌”推向了新的高潮。
为再现张人亚矢志革命、守护党章的事迹,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委组织部牵头撰写事迹材料,行程上万里、跨越五省市、深入寻访知情人,通过反复梳理制作完成专题片《初心印记———党章守护者张人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字材料、影像和实物的全方位立体展示,将张人亚及其家人“红心向党、忠诚坚守”的革命情怀作了完整呈现。
基于前期对张人亚史料的考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仑广电中心联合制作的新闻广播剧《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舞台剧《无声守护》等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向全体党员再现了“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先进事迹。此外,“迎党章回家”“年轻党员重走长征路”等专题宣传活动,形成了宁波、上海、江西三地联动。《宁波日报》、《人民日报》公众号、新华网等全媒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张人亚事迹的影响力。
砥砺前行
传承“人亚精神”
为了传承“人亚精神”,去年底,张人亚党章学堂正式揭牌,“新浦老屋”也因“红色因子”的注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34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复制的书籍、报纸、刊物陈列在柜中,仿佛惊心动魄的革命先驱的故事扑面而来。
今年,我区将“打造张人亚红色品牌”列入区委“创新落实五大攻坚行动”和“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张人亚党章学堂也从原有的三个展厅扩建成五个展厅。霞浦街道在推进“红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依托新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人亚·家”“人亚·匠”“人亚·益”“人亚·融”四大板块的传承实践基地,升级版的‘党章学堂’也成为区内外党员们的精神家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故土,家乡人民一直期待着张人亚的精神“回家”。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说:“为了让张人亚的精神在故乡生根落地,霞浦街道成立了‘张人亚党员志愿者先锋队’,下辖的各社区、霞南村等9支‘张人亚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基层党员围绕着区委、街道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各样的志愿服务。”
在张人亚诞辰120周年之际,我区党员将重温“初心”,带着“人亚精神”回家,铸造坚如磐石的信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追寻初心之源,扛起使命担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