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创新发展理念,在实施推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中,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工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上的载体和支撑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优化培育环境
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推行“三社联动”是一项新的社会工程。为优化“三社联动”发展环境,我区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意见》,并提出4项举措,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从活动场地、资金补贴、承接事务等方面进行支持;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居民自治与服务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作用;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机制,使社会组织不仅是社区议事协商的重要参与主体,更是参与公共、公益和慈善等领域服务的大军;培育6个“三社联动”示范观察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进“三社联动”工作的哺育实践基地。
区公共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合力对社会组织进行项目扶持,建立了常数为400万元的社会组织发展资金,配套出台《北仓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仑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扶持资金使用的通知》等文件。截至去年底,发展资金已资助600余个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资助金额达1600余万元。每年有6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项目获得区级资助。
同时,我区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既顺应了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又破解了单靠社区自身力量“管不好、做不了”的难题。2016年初,霞浦街道新浦社区“小城镇建设”项目设计活动,得到12个共建单位捐资16万元。2016年7月,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时,14个公益项目被企业认领,资金达20多万元。
补齐发展短板
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互联互动,无缝对接,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又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为寻找平台支撑,我区探索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合力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目前,区级平台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专职工作人员3名;已有4个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相继落成。小港街道还制订了社区社会组织考评办法,根据评估等级给予激励。
为补齐人才短板,我区引入上海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合作,帮助6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研发指导和包装推广;与宁波社工师事务所开展公益项目扶持工作合作,通过“一对一”“网上”等多种辅导方式进一步规范提升社区社会组织项目管理能力;聘请社会工作督导师专门对我区重点社会组织进行培训辅导。
近两年,我区还开展了社工种子培养计划,对优秀社工进行“面督和个督”,共培养数十名社工。
提高供给质量
以项目促“三社联动”。我区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三社联动”项目,以项目实施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目前已涌现出以困境儿童帮扶、社会优抚服务、紫荆社区阳光家园、创意工夫为代表的“三社联动”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开启“双工联动”模式。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社工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截至去年底,全区454名城市社区专职社工中,有283人考取了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占社工人数62%。全区在各级平台上注册志愿者总数162308人,实名认证157803人,开展项目总数12099服务,项目总时长512394小时。红联社区2000名志愿者中,大多数都加入了社区社会组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近万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有助于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大“三社联动”示范观察点及社会工作项目指导,突出自治功能,激发社会活力,强化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多元参与,进一步提升我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