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礼堂 林 达 摄 《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文明乡风就是魂之所在。优秀的乡风淳朴而厚重,历久而弥新,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注入文化动力。
“仓廪实而知礼仪”。北仑因势利导,行移风易俗,兴良行善举,树文明乡风,民安居,人乐业,一幅乡村和谐、民风和美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春晓和柴桥,因其绿色清幽、自然宜人,一直以来被视为北仑的“后花园”。在这条连绵相通的绿丝带上,“醉美春晓、花香柴桥”文明示范线在雨露春风的滋润中,开出一朵朵乡风文明之花。
双狮公园“蒲公英”宣讲 陈张坤 摄 文明之花,香飘四野。春晓街道按照“连点成线、区域连片”的建设思路,以昆亭、三山两个文明村为点,以道路为线,辐射全街道,全民共建共享农村精神文明的硕果,使乡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实现同频共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乡村最本真的面貌莫过于此。
进入春晓街道昆亭村,沿着农舍间的石板路,听从心灵的指引,看到的都是风景,听见的都是鸟鸣,闻到的是似有若无的芳香。在村子的醒目处,几幅墙绘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家风淳厚”“勤善和美,崇善孝敬”,其中还有北仑优秀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刘姥姥评议团”的生动画像。眼尖的人还会发现,村民家门口亮出了家风家训,半掩半开的门内是一个个由花木装扮出的美丽庭院。
石板路通往一处具有特殊意义的老宅——刘慈孚故居。在修葺一新的两层楼建筑中,晚清文人刘慈孚的“三益堂”被完整保留下来,东间陈列着抗战将领叶藻将军的老物件,这两位都是从昆亭村走出来的乡贤名人。二楼陈列及展示着昆亭的海涂历史和乡风文化。此地已成为春晓乃至北仑的一处党员学习阵地,同时也是对外展现北仑乡风文明的一个窗口。
三山村是原三山乡政府驻地,因此,相较于其他村庄,这里平添了几分热闹。在视野开阔的村口,跃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合宅文化礼堂,山峦起伏的设计理念、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历史与特色兼具。礼堂内,书画展览、戏曲惠民、文艺汇演等连番上演。礼堂外的宣传廊把历史、文化、艺术等小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
来到双狮社,不可不走这条“美景”与“美心”相辅相成的路线。村口的双狮公园讲述着生动的“大树下故事”,溪坑边的崇义廊里有着古时候的忠义慈孝典故,围绕着双狮竹林,民宿、农家乐错落有致,这些房子的主人中不乏从城市回归乡村的青年一代。
“刘姥姥评议团”深入村民心中 张冬彦 摄 美丽乡村不仅在于美化村容,更在于弘扬乡风文明。近年来,柴桥积极营造文明乡风,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把“乡风文明”种入村民心田。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柴桥的乡村不仅步步是风景,还处处有文明。当前,柴桥以“嘉河线—岭下村—瑞岩社区—河头村—竹山公园”为总体线路走向,以本地花木经济为特色,突出人文、农耕、民俗、田园地域特色,打造“花香柴桥”示范线,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河头村美丽庭院一角 柴桥街道 提供 美丽庭院创建是融合家庭美德、家庭生态、家庭整治的有效载体。为了让农民爱家护家,早在2013年,街道就以瑞岩社区为试点,逐步推广“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目前全街道有83户家庭获得区级示范户、205户家庭获得区级清洁户荣誉称号。在宁波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柴桥村民巧手装扮的美丽庭院更是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好评。
柴桥首届迎新欢乐跑 杨云中 摄 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喜迎八方游客。去年12月,北仑区首届乡村迎新欢乐跑在柴桥街道开赛,五百多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10公里迷你马拉松和3.8公里欢乐跑的角逐。比赛跑道设置在秀美的瑞岩景区,运动员们沿着游步道,穿过错落整洁的农村民居和层层树林,在享受运动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新农村的风采。
元宵巡游、端午做香囊、七夕槿树叶洗头……柴桥加快激活文明基因,全力打造善美家庭,为广大村民群众提供丰沛的精神养分、构建健康文明的精神家园。在柴桥岭下文化礼堂,新建“十德家修”墙,倡导农村新风尚;在瑞岩片区,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妯娌评选等活动,倡导家庭新风;通过村老年协会等组织进行宣传引导,提倡通过男女合办、婚庆简办等方式办节俭婚礼;组织“善行柴桥”志愿者活动,征集微心愿、与贫困小朋友结对等,让善美文化在辖区内遍地开花。
久安桥溪坑画卷 林 达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