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梗菜叶、果皮果壳、骨骼内脏、剩菜剩饭、残枝落叶是可腐烂垃圾。”“塑料玻璃、纸张烟蒂、牛奶盒可乐罐、一次性餐具、金属尘土、纺织品等是不可腐烂垃圾。”“电子产品、废弃油桶、过期药品、废旧灯管、杀虫剂是有害垃圾。”在新矸街道永久村郑家桥片区内,垃圾可不能随意处置,因为该村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了。如果你不会分类,可以询问村民如何投放垃圾,他们都会教你,因为他们对这些早已烂熟于心。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自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新矸街道不仅在城区社区大力推广,还向下延伸到农村,有效推动垃圾减量、源头控污和美丽乡村建设。永久村便是该街道今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村。
近日,记者走进新矸街道永久村,实地了解村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在郑家桥片区的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置了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绿桶投放可腐烂垃圾,灰桶投放不可腐烂垃圾。
桶内垃圾分类质量如何呢?记者随机翻开了10多个垃圾桶,花生壳、西瓜皮、剩菜、过期年糕等都正确投放在绿桶内,而灰桶里则有一次性餐具、用过的餐巾纸、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村民们分得都很精准,每个垃圾桶的垃圾分类质量都很高。
“垃圾分类是好事情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刚开始的时候是有点不习惯,但时间长了,我们现在已经很习惯了,分起来也很简单。”说这话的是永久村村民、69岁的老党员徐亚君。在此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中,她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还动员租住在她家的几位外来务工人员一起开展垃圾分类。
由于徐亚君家的人多,村里给她家配置了两个垃圾桶。徐亚君告诉记者,刚开始租户们都不愿意分,垃圾习惯随便放,她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还经常对垃圾桶里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早上起得早,我会来翻看一下垃圾桶,检查有没有乱放的情况,如果有,就用钳子再分类一次。年轻人比较忙,我空嘛。你过来看看,现在垃圾桶里没有分错的,大家都分得很好。”而像徐亚君这样积极主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村民还有很多。
村民垃圾分类意识高,离不开村两委领导班子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和开展的大量宣传工作。记者了解到,该村垃圾分类工作于8月3日正式开展,而从7月初开始,该村便开始了准备工作。该村选出3名责任心强、有群众基础、有耐心的垃圾督导员,徐爱月是其中之一,她每天都跟着上门收垃圾的保洁员一起,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让村民能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此外,该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动员大会,逐一上门发放《新矸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倡议书》,村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垃圾督导员上门给村民讲解如何分类等,为后续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垃圾督导员不时上门检查村民垃圾分类进行得如何,现场给予指导,并对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刚开始我们一共发放了60多个垃圾桶,后来发现有些村民家租住了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一个垃圾桶不够用,便又增加了一批,现在郑家桥片区已经投放了100个垃圾桶。”永久村主任王海波告诉记者。
对于村民不愿将垃圾桶放在家门口这个实际难题,永久村党支部书记何山林介绍说,他们要求清运垃圾的保洁员在每次清理完垃圾后用水将垃圾桶冲洗一遍,以此保证桶的清洁度;同时由于现在是夏季,考虑到垃圾放久了会散发臭味,于是将原先规定的一天清运一次垃圾调整为一天清运两次,早晚各一次。此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心齐则事成。自永久村郑家桥片区开展垃圾分类半个月来,居民分类意识逐步增强,分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截至目前,该片区已有约300户家庭(包含出租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分类覆盖率已达70%。据了解,该村将于8月底在全村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将永久村打造成生态美丽乡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