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专业社工的‘垦荒’之路”浙江省第三届“和天下杯”社工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落幕,新矸街道玉兰社区社工金添盛斩获特等奖。
近两年,金添盛拿下了不少演讲、宣讲比赛的奖项,在社区有“金嘴”的名号,包括《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宁波市二等奖、北仑区微型党课第一、北仑区风尚故事会连续两届第一。作为一名“90后”,金添盛的演讲风格格外接地气,她将身边发生的、打动自己的人和事,向听众娓娓道来,以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收获感动。 演讲让她发现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2014年,金添盛加入了新矸街道玉兰社区的社工家庭。国外留学的经历让刚参加工作的金添盛有了一个梦想,就是要像在国外遇见的专业社工那样,投身公益事业,关爱社区的每一位居民。然而现实让她一度陷入迷茫。 “真正工作之后我才发现,我们的社工和国外的还是有差距,要处理很多‘杂事’。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改变了对社工工作的看法。”金添盛说,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就源于三年前在新矸城市书房的一次演讲。 “小姑娘,你不懂!”“陈阿姨,你这是何苦?”在城市书房的那次演讲中,金添盛用对话开头,讲述了“送粥奶奶”陈杏娣的故事,展现了一名普通居民的公益之路。感动他人的同时,金添盛自己也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认识到:陈阿姨是平凡的,但她的公益之路却是闪亮的,我也一样可以! 2016年底,金添盛加入了新矸“蒲公英”宣讲团,参加了不少的演讲、宣讲活动,如今的她更加自信、勇敢。“每参加一次宣讲和演讲,都会被大家带来的正能量故事震撼。然后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人生观、价值观随之改变,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时不我待!”金添盛说。 娓娓道来的故事源于工作与生活 “我身边的朋友来自不同国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李白’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名字。”工作以来,金添盛在玉兰这个国际化的社区里接触了很多可爱的“李白”,她多次把“李白”的故事带给大家。 在金添盛的演讲和宣讲内容中,有“送粥奶奶”、“李白”、“垃圾分类”阿姨团、小马拉大车(大港社区书记朱红明)等故事,也有自己的爱国情。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电话。”几年前,小金在新西兰遭遇地震,在她惊慌失措时,中国大使馆打来了电话:“人安全吗?在哪里?”在大使馆确定金添盛安全的同时,国内的家人也得到了她的消息,家人热泪盈眶,感恩祖国。在讲述这段经历时,台上台下一起落泪。 “只要你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在你身边有很多正能量。我把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这些事分享给其他人,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感悟。”金添盛说。 不断收获感动,坚定做专业社工 别看金添盛是个“90后”,她很喜欢深入农村给阿伯、阿姨们讲讲村子之外的事情,讲讲“垃圾分类”、“一带一路”,讲讲国家的繁荣富强。加入“蒲公英”宣讲团以来,金添盛去柴桥、梅山、白峰等多个街道宣讲50多次。村民们的喜爱,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小金老师辛苦了,西瓜拿着。”前不久,在梅东村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一位大伯骑着三轮车“逃”,金添盛在后面“追”,想要归还西瓜。类似的场景在其他街道也发生过很多次。有一次在霞浦街道,一位阿姨心疼小金一大早就要开展工作,特地给她带了两个馒头。还有一次,一位银杏社区的老党员对金添盛说:“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党员。”这些大伯大妈的关怀给了金添盛十足的动力。 在玉兰社区工作近6年的金添盛为94岁的抗战老兵喂过饭菜,给百岁金婚老人披上过婚纱,教来自叙利亚的阿米努写“我爱中国”,感受着各国朋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 今年,金添盛加入了“关爱农民工”的公益项目团队。当她与小伙伴们看到一位20岁的农民工妈妈给仅5个月大的孩子喂食泡面汤时,她们意识到,关爱农民工,不是简单的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还要走入他们的生活和内心。 为了成为更加专业的社工,金添盛和小伙伴们还在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