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十分钟,路上十小时,无比想念宁波的移动微法院。”这是一位去外地开庭的宁波律师的朋友圈。他所提到的移动微法院,就是宁波法院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的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的掌上法律服务平台。北仑市民只要在微信“发现”一栏中找到“小程序”,搜索“北仑移动微法院”,无需安装,就可以体验全部诉讼服务。 江苏人林某是北仑法院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他的案件原定于今年1月中旬开庭。开庭前两天,林某给法官打来电话,称自己有调解意愿,但正在家中陪伴妻子待产,开庭时间与妻子的预产期冲突。电话里,林某显得很着急,他表示虽然合同违约并不是自己单方面的原因,但事情已经拖了很久,他们愿意与原告调解。可同时,林某又不想孩子出生的时候自己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询问法官是否有不到现场就达成调解的可能性。 承办案件的傅法官是位年轻法官,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北仑法院第一起通过“微法院”调解的案件便是出自她手。在傅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最终通过“微法院”小程序开展了在线调解,林某的妻子顺利生产,案子也圆满解决。 针对无法进行网络和手机操作开庭的群众,北仑法院的法官们也鼓励他们就近前往街道司法所,享受便捷的在线服务。在各街道现有无线网络和视频会议设备基础上,法院就地取材,新安装了一批网络视频终端设备。“有了它们,司法所工作人员可以一键联通法庭,法官可以根据情况,为身处不同场所的当事人主持调解和庭审工作,工作时间我们一定保持在线。”傅法官介绍说。 被告张某向原告吴某借款50万元,双方约定利息按月事先支付,同日,原告吴某预扣了部分利息,实际向被告交付借款49万元。去年11月底,两人来到街道调解时,调解委员会告知吴某,要按照49万元的实际出借数额计算本金及利息,吴某表示不能接受。 对此,调解员当场连线法院,原、被告通过视频向法官咨询了关心的问题,法官当场为双方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相关条款,解释了预扣利息禁止的法律问题。双方接受了调解方案,法官通过连线设备阅读了调解协议内容,并为双方进行调解确认,有关文书随后快递至双方家中。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基层法庭还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审理,为交通不便或年老体弱的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