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走在新矸街道海棠社区外洋新村,小区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生机盎然,居民车辆都规规矩矩地停在路边新划的停车位里。小区环境干净整洁,交通畅通,停车秩序井然。只是简单的停车位、绿化带整修过后,整个小区给人的感觉焕然一新。 第一次到外洋新村的人,很难想象,此前小区里因为车位紧张,业主们为了停车是“寸土必争”,见缝插针将小区空地停得满满当当,导致小区进出极不方便。更有一些车主,直接将车开上绿化带停放,小区里大量绿化被毁坏,搞得小区居民是怨声载道。 “外洋新村是个典型的老小区,居民以老年人和外来人口为主。”海棠社区党委书记方琼告诉记者,随着外来居民的大量涌入,小区车辆拥有率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小区每日夜间平均停车有70多辆。” 而外洋新村却有着老小区的“通病”,没有配置露天停车位,小区“停车难”“道路堵”的问题日益突出。“小区里还居住着大量的老人,乱停车现象不仅让小区内交通几近‘崩溃’,更给老人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方琼说,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也因此日益增多。 为此,社区党委牵头召开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三方研讨筹备会议。“社区只能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小区环境要真正改善,还得靠居民自身行动起来,一起为美好家园努力。”在社区的牵头下,大家一起梳理出小区对新增车位的需求量,并对车位划定初步方案进行讨论、修改、整合;还发动居民骨干到小区张贴关于《外洋新村停车位改造方案》的宣传资料,向其他居民解释改造计划、目标,动员全体居民都参与到小区停车位改造行动中来。 社区党委还为小区量身打造了“爱车安家”环境微提升项目,并带着项目先后参加了新矸街道“微民生,益起来”党建惠民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和2019“余姚乐善杯”宁波市第七届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为项目开展寻求专家建议、争取建设资金。该项目还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优秀奖,这也是新矸街道唯一一个获奖项目。 变化就此展开。物业公司将小区原有的绿化进行移位补种,拓宽小区的主道路,留足两车交会空间;由居民骨干组成的监理小组,则负责监督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外洋新村小区划设了71个车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现象。 “爱车安家”项目负责人李君芳告诉记者,缓解小区停车难,只是项目计划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以车位改造项目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居民从‘被管理’到‘主动参与自治’转型,从‘表面参与’向‘持续参与’转型。” 从5月1日新车位启用至今,外洋新村“居民自治”开展停车管理的模式大有成效。“这也是社区在改进基层治理模式上的一次新尝试。老小区增加的不仅是车位,更是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对小区的归属感。”方琼说,“希望通过发挥社区、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的联动作用,打造老小区管理共商的自治平台,充分发掘居民自治‘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