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社区前身叫外洋居委会,成立于1989年,作为一个典型的“老社区”,却在社会治理层面走出了新路子。近年来,海棠社区通过践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社会治理新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主法治社区,取得了良好成效。该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科普社区等称号。今年初,更是成为了北仑建区以来首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自治激发活力 海棠社区不断完善自治体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紧扣城市经济社会转型新常态和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形势,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增强民主决策参与,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优化民主监督运作方式,坚持“五民主三公开”,保障自治章程、社区公约等各类规章制度有效落实,以民主凝聚民心,推进社区全面建设。 通过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在爱心帮扶、矛盾化解等方面的优势,把“互联网+”、众筹等思维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依托胡朝霞党代表工作室组建了一支法律服务专业团队,每月16日接待社区党员群众,解决矛盾纠纷。 社区还精心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已组建海棠诗社、翰墨苑、天南地北戏友会等25支文体队伍,依托戏友乐园、海享舞台、城市戏苑等文化阵地,创作法治快板、法治相声、法治小品等,使居民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全面护航 社区振兴,需要法治护航。海棠社区建立“法治网+党建网”的“双网”模式,将所辖小区、学校等划分成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包片社工担任网格长,与基层党支部一一对应,由支部书记任网格党员活动小组组长,分别参与网格治理。使小网格成为“工作的责任田、社区的一线岗、群众的服务台”,确保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法治宣传上,社区对内“重学法”,两委班子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两委干部每年集中学法,落实学法内容,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对外“抓普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依托小区、学校、公园等平台资源,建立起“一园、一校、一廊、一亭”的“四位一体”法治文化教育阵地。 “现在,我们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社区居民王女士深有体会,大家有事可以找网格员,小的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就算有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 德治春风化雨 道德准绳是无形的约束,美德的力量能营造和睦氛围,带动向上力量。海棠社区在突出德治特色的同时,注重延伸,点上树典型,面上广辐射。 在家庭层面,创建星级家庭、弘扬德孝文化,通过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评选出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道德支撑。社区居民胡朝霞是十九大代表,她从警28年,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最美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最美基层干部、中国好人、全国十大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等。社区成立了胡朝霞党代表工作室,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参与社会治理。 在社会层面,设立道德讲堂、法德文化园、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让居民沐浴在美德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法德文化园是全市首个以德与法为主题的开放式园林景观,将慈孝文化、礼仪道德和法治文化元素融合,让慈与孝、情与理、法与德的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