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一辆满载绿色垃圾桶的黄色小车从新矸街道里仁花园驶出,向天目山路附近的高塘垃圾中转站开去。原来,新矸街道近日投入40万元在该处添置了一套餐厨垃圾堆肥机,正等着“吃下”这些绿色垃圾桶里的厨余垃圾,细细“消化”一番,把这些垃圾变身为有机肥。 垃圾车一开进院子,环卫工们就对桶内垃圾进行了初次分拣。新矸街道环卫站负责人顾莉丽介绍说:“目前里仁花园的垃圾分类还处于初期阶段,居民们有时会将购买蔬菜、海鲜的塑料袋一起装入厨余垃圾袋内,但堆肥机要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有塑料存在必然不行。所以环卫工作人员必须先将这些垃圾进行人工清理。” 记者看到经过初步分拣的垃圾被倒入机器料口,此时操作工将一袋袋垃圾拆开来进行再次精细化人工分拣。“虽然我们在吃饭时经常会用到牙签、筷子、纸巾,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是厨余垃圾。这个环节就是要把这类垃圾再次分拣出去。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垃圾分类在源头处理上还做得不够精细。”顾莉丽说。 上月初,里仁花园(三期)开展垃圾分类提质示范小区创建活动,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以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里仁花园的厨余垃圾第一次使用厨余垃圾堆肥机进行处理,该小区物业特意安排了一位物业工作人员前往该环卫站现场学习、取经。“现场这么一看,我们才发现一些居民可能对厨余垃圾的定义还是存在误区。比如把一些外卖的餐盒、纸巾、菜肉的包装袋等和吃饭、做饭相关联的东西全部归为厨余垃圾。所以我们的宣传工作还需要调整,让居民们对家中厨余垃圾分装更加了解。”新矸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张赛琴说。 据悉,该套设备目前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约2吨,主要处理来自高塘片区和里仁花园的厨余垃圾。里仁花园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下一步他们计划邀请小区居民到该环卫站现场观摩设备运行,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